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长春建筑学院积极响应号召,致力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。在此背景下,由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处主办,管理学院承办,成功举办了第27期教师读书会活动。此次活动的举办,旨在通过集体阅读、分享交流的方式,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,营造浓厚的教学文化氛围。
10月10日下午,学校第27期教师读书会活动在管理学院会议室举行。活动由管理学院副院长金靖主持,宣言和周禹彤老师担任领读人,管理学院无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本次读书活动主题为“弘扬教育家精神,担当教育使命-教师读书会活动”。本次读书会分享的书目是《红烛于漪》,希望通过本次的交流与学习,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教育家精神。中华民族尊师重教、尊师重道的传统源远流长,每一个时代都赋予了教师特殊的使命,新时代更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冀。2024年9月,是第四十个教师节,而董少校的《红烛于漪》这本书,正是以“探寻“走近”的视角,追寻于漪老师的足迹,通过了解她的心路历程,感受老一辈教育家的内心温度,品味他们身上所代表的教育家精神。
读书会现场,宣言和周禹彤老师作为领读人现场通过章节速读、观点分享、互动讨论和总结与反思四个环节一起探讨这本书的精髓。主要讲述“人民教育家”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---于漪的人物传记和纪实文学。于漪,1929年出生于江苏镇江,长期从事教学事业,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,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。曾荣获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“人民教育家”等国家荣誉称号。
《红烛于漪》这本书记述于漪成长奋斗历程,围绕教书育人、关爱学生、撰文著书、管理学校、社会服务等方面,展现于漪“一辈子做教师,一辈子学做教师”的光辉形象,颂扬她卓越的教育成就和贡献,提炼出“忠诚、坚毅、仁爱、担当”的红烛精神。《红烛于漪》是一部为中国教师画像的文学佳作,是一本学习于漪教育思想和事迹精神的生动教材,也是一次讲好中国故事、讴歌新时代英模人物的可贵尝试。
随后,管理学院金佳逸、慕童、王敬雯分享了各自对人民教育家精神的感悟。金佳逸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,她深感于漪老师的事迹和精神对她的启发和鼓舞。在她看来,人民教育家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上,更体现在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上。慕童老师意识到,老师应该始终坚持目中有人的教育理念,她认为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。我们要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,用爱去关怀每一个学生,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。王敬雯老师认为,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也让她深刻认识到,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。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,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。
在读书会中,教师们围绕如何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家精神,教育家精神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、如何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导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、在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,教师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、教师如何通过阅读和学习,不断提升自我素养、分享各自的阅读经验和学习方法,探讨如何通过持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、如何平衡教学工作与个人成长的关系、讨论如何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找到时间进行个人学习和成长,实现教学相长。通过围绕以上话题进行讨论,教师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要求,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责任和使命,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,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金靖总结道:“弘扬教育家精神,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。这种精神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、对学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教育创新的不懈追求。我们应以此为指引,不断提升自我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。”
“长春建筑学院教师读书会”作为学校教师思想交流的宝贵平台,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智慧碰撞与灵感激发,更是大家在繁忙工作之余寻求心灵慰藉、进行自我反思与成长的高地。在这里,教师们得以暂时放下教鞭,以书为伴,共赴一场场思想的盛宴,于字里行间寻找教育的真谛,于静谧时光中沉淀自我,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,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书香与智慧的美好校园。
初审:刘琳
复审:金靖
终审:张喜希